智能制造,中国还要迈几道坎?
2017-02-17 14:59:52 来源:东南网 责任编辑:肖月青 我来说两句 |
分享到:
|
东南网-福建日报2月17日讯 智能制造,正在开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时代。正在南京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,聚焦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方向,解析未来发展趋势,是国内该领域首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大会。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认为,中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,但与“更聪明”的智能化制造业还有不少差距。 坎之一: 长短腿、起跑线不一样 放眼全球,欧美主要发达国家都在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,如美国的“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”、德国的“工业4.0”计划、法国的“新工业法国”等。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表示,各个国家优势不一,比如德国的工业基础较好,但智能化水平不是很好。“中国正处于工业基础发展阶段,信息基础比较好,但依然是‘一条腿长,一条腿短’,而且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在一个起跑线。” “目前,中国的制造业仍处在工业2.0和3.0阶段之间,这是基本国情。”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说。 尤政认为,让中国整个制造业都跑进全球智能制造第一阵营里不太现实,但要鼓励一批领先的企业往第一方阵里跑。 坎之二: 关键装备、关键技术待突破 “我们的产品耐用性可能没那么好,但价格绝对比国外的同类产品便宜。”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,一家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,机器人制造水平较国际仍有较大差距,根本制约在于缺乏关键的装备和技术,国内加工制造的精密程度仍然不高。 “国外大规模使用五轴加工机床,而中国仍主要使用双轴甚至单轴机床。”南京水清木华智能科技公司负责人吴超说,因此,《智能制造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才如此强调“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”和“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”,他们正在做的就是研发量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系统。这样的关键装备突破,有望帮助中国制造水平实现跃进。 坎之三: 采购技术容易集成创新难 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展览上,记者碰到不少专门来参观准备采购的企业负责人,他们普遍认为要实现智能制造,可以实行“拿来主义”,把最先进的机器人生产线买回来,智能制造就有了基础。然而,真正开始智能化技术升级的企业发现,“智能制造并没有那么简单”。 江苏中天科技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建成5个省级智能示范车间和1个国家级智能示范企业,集团总裁薛驰指出,他们正在逐步实现所有生产企业的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,“光有技术不行,能集成化、化为自己所有,才算迈进了智能制造的门槛”。 “在打好技术基础的前提下做好集成,把要素优势变成系统能力才能做好智能制造。”尤政说。
|
相关阅读:
- [ 02-09]调查:智能手机成韩国人坐公交必备品 使用率近九成
- [ 02-06]“会呼吸”的智能衣服来了 可自动调节体温
- [ 02-04]加拿大华裔智能手机“机不离身” 寝前醒后必查看
- [ 01-16]泉州在全国首创“智能安全车站” 自助购票检票
- [ 01-16]泉州在全国首创“智能安全车站” 自助购票检票